摘要: 導語:尚優(yōu)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,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、時政模擬題、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。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從先進人物身上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 。人的一生如何過得有意義?奮進還 ...
導語:尚優(yōu)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,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、時政模擬題、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。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從先進人物身上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 。 人的一生如何過得有意義?奮進還是怠惰,不同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價值。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。在很多領域,有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奮斗的意義,他們擇一事、終一生,取得非凡成就。今天起,本欄目開設“擇一事 終一生”系列,聚焦那些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人,從中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。 ——編 者 【人物】情牽漢字的王寧 【故事】1936年出生的王寧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。她從《說文解字》中發(fā)掘出“小篆構形系統(tǒng)”,創(chuàng)建了“漢字構形學”與“書寫漢字學”;在漢字標準化、規(guī)范化方面貢獻突出,領銜研制了《通用規(guī)范漢字表》……年過八十,她依然奮斗在中國傳統(tǒng)語言文字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第一線。 【點評】 一橫一豎、一撇一捺組成的漢字,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,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華文明的“根”。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,漢字承載著歷史、代表了文明,是華夏兒女寶貴的文化財富,格外需要一份敬畏心。 對漢字的熱愛與敬畏,是王寧教授畢生的追求。自從大學就讀中文系,與漢字研究結緣,在六十載歲月里,她與漢語言文字學始終沒有分開。教學生、做研究、搞普及、參與農(nóng)村掃盲……與漢字教學研究普及有關的工作中,總能看到王寧的身影。正是因為熱愛,每當有人提及對漢字的疑惑時,她解疑釋惑就如同“沉浸在激情當中”;也是因為敬畏,她從當年識字班的老人們等待郵遞員送《人民日報》來的場景中,看到了人們對文字的渴望。 的確,有了一份敬畏心,才能把摯愛的工作當成一生的事業(yè)。每當王寧教授遇到他人對漢字的誤解或錯用時,她都耐心講解漢字的歷史流變和審美特點,希望人們“重新拾回對漢字的熱愛和敬畏”。正因如此,在去國家圖書館主講《漢字與中華文化》前,她經(jīng)歷了很多個不眠之夜,用兩個多月時間錄制了10講內容。這份“文化大餐”,讓更多人在深入淺出中體悟到了漢字之美。 這份敬畏心還在于,王寧始終秉持跟上時代的理念。正如她說,“我對漢字感情很深,特別關注漢字的命運!睘榇,她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借助計算機等手段,讓傳統(tǒng)語言文字學與現(xiàn)代接軌,讓現(xiàn)代人都能領悟中國語言文字中真正的意蘊。只有讓更多人全面、準確地了解漢字,才能真心熱愛并敬畏文字,傳統(tǒng)文化也才更容易走向現(xiàn)代、葆有生機。 有人說,擁有敬畏之心,世界才會向人們呈現(xiàn)出它的無限可能。對于漢字,王寧教授始終敬畏并熱忱地從事了一輩子研究,本身就令人崇敬。對于我們每個人從事的工作,保持一顆敬畏心,也一定能翻越一座座高山,看到最美的風景。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9年05月22日 09 版) |
官方微信
手機APP
微博